023024025026027028029  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  

沉香的鑑別–沉香的分類

沉香的原木和一般的木頭的比重,大約都是0.4-0.6左右(較水的比重1.0要輕),所以沈(同沉)香能否沈水,都是由沈香中所含遊脂的多寡來決定。一旦沈香中的油脂的含量超出整塊沈香的1/4時,任何形態的沈香(片、塊、粉末)都能沉於水。以雕刻刀剌劃出的木屑尖,稱為“沉尖”,帶有較重的油質,所以入水即沉。這即俗話說“會沉的沉香,只要一粒木屑,就能沉入水中”。

 

沉香中的水沉,寬度大多不超過十厘米,長度不超過幾十厘米;質優者一般質地較密,甚至堅硬如山石;表面很不平整;顏色多泛出綠色,深綠色,黃色,褐色或黑色,油脂部為深色,木質部為較淺的黃白色,混成各種紋理;含油量高的水沉香往往顏色較深,而且質地潤澤,很容易點燃,燃燒時甚至能看到沸騰的沉油。

 

沉香的品種、檔次的分類方法太多,難以鑑別,極容易引起混亂。本草綱目的分類方法,可能是最簡單而有效的分法,它是用沉香含油量的多寡,來決定沉香的好壞品級,本草綱目記載:“木之心節置水中,能沈水者名沉香,亦曰水沉;半沉者為棧香;不沉者為黃熟香。”沉於水者稱為沈(水)香;半沉半浮的沉香是棧香,棧,竹木所編之物),也稱“箋(音“煎”)香”、“弄水香”等;浮於水者稱為黃熟香。

 

水沉結香的原因可分為四類:

 

一,“熟結”:樹木死後,樹根樹幹倒伏地面或沉入泥土,風吹雨淋,經年累月,慢慢分解、收縮而最終留下的以油脂成分為主的凝聚物。如《本草綱目》記:“其積年老木,長年其外皮俱朽,木心與枝節不壞,堅黑沈水者,即沉香也”。這種沉香可以認為是沉香樹自體結香,天然形成的。

 

二,“生結”:樹木在活著的時候形成的香結。刀斧斫砍、蛇蟲動物囓蝕等外力引起較深的傷口後,香樹會滲出樹脂以作自我防護,從而在傷口附近結香。

 

三,“脫落”,枝幹朽落之後又結出的香;

 

四,“蟲漏”,由於樹蟲、細菌等對樹木的蛀蝕而形成的香。

 

沉香的形成可分為6種:

  第一種因年代及自然因素,倒伏經風吹雨淋後,剩餘不朽之材,稱為“倒架”。

  第二種倒後埋於土中,受微生物菌分解腐朽,剩餘未腐部份稱之“土沉”。

  第三種倒伏後埋於沼澤,經歷生物分解,再於沼澤區撈起者,稱為“水沉”。

  第四種為活體樹經人工砍伐,置地後經白蟻蛀食,剩餘之部位稱為“蟻沉”。

  第五種為活樹砍伐所採摘者,稱為“活沉”。

  第六種為樹齡十年以下者,已稍具香氣,稱為“白木”。倒架、土沉、白木、水沉、蟻沉、活沉、等香味各有不同,一般之形容為土沉之味厚醇、倒架清醇、水沉則溫醇、蟻沉清揚、活沉較高亢、白木味清香,但實際鑑別起來需要豐富的經驗。

  

就大多數沉香而言,其顏色越深,質地越密實,品質也越好。但這只是一般性的標準,由於沉香成因複雜,成香年數的長短、含油的多少、活樹還是枯樹等很多因素都直接影響香的質量,所以僅靠外觀和物理指標都不足以作出鑑別

 

由於沉香是自然凝聚而成,大小、形狀差異很大,每件都是一件天然形成的藝術珍品。古人多就其特點取了很多有趣的名字,

如:

牙香(體積較小,狀如馬的牙齒),

葉子香(薄片狀),

雞骨香(內有空隙,似雞骨),

光香(外表如枯竭的山石,多作陳設之用),

水盤頭(體積甚大而質地較軟),

速暫香(在沉香自然成熟之前就採取者)等等。一些形狀巧妙別緻的沉香還可以作為陳設品。

 

沉香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品類:奇楠香。(“奇楠”是從梵語翻譯的詞,唐代的佛經中常寫為“多伽羅”,後來又有“伽藍”,“伽南”、“棋楠”等名稱。)奇楠香的成因與普通沉香基本相同,但奇楠和沈香嚴格來說是不同的樹種演化而來的,兩者的性狀特徵又有很多差異,所以習慣上讓它單成一類,且列為沈香中的上品。

 

奇楠香不如沉香密實,上等沉香入水則沉,而很多上等奇楠卻是半沉半浮;沉香大都質地堅硬,而棋楠則較為柔軟,甚至可以捏成一團,奇楠有黏韌性,削下的碎片甚至能團成香珠;在顯微鏡下可發現,沉香中的油脂腺聚在一起,而棋楠的油脂腺則是歷歷分明。奇楠香的油脂含量一般高於沉香,香氣也更為甘甜,濃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投資天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